参芦、竹节参(《本经逢原》)。
人参芦
扫一扫,手机浏览
-
-
微信分享
- 更新时间:2022-09-02
异名:

人参芦的功效作用:
升阳举陷。主治脾虚气陷的久泻,脱肛。 1.《儒门事亲》:“吐药有参芦头。” 2.《丹溪心法》:“人参芦煎汤吐虚病。” 3.《纲目》:“吐虚劳痰饮。” 4.《本经逢原》:“盐哮,用参芦涌吐最妙。治泻痢脓血,崩带精滑。” 5.《药材资料汇编》:“煅灰存性,治脱肛。” 中药材人参芦
人参芦的用法用量:
内服:煎汤,3~10g;或入丸、散。
人参芦的宜忌:
实证、热证禁服。 1.《本草通玄》:“能耗气。” 2.《本经逢原》:“气虚火炎,喘呕嗽血,误用转剧。” 3.《唐山中草药》:“凡病有实邪及阴虚火旺者均忌服。反藜芦,畏五灵脂。”
人参芦的选方:
治虚人咳逆吐痰人参芦三钱,水一盏,煎五七服。温饮已探吐。(《古今医统》人参芦汤)人参芦
人参芦的基原:
为五加科人参属植物人参 Pana.r ginseng C.A.Mey.的根茎。
人参芦的原植物:
参见“人参”条。
人参芦的采收加工:
9月中、下旬收获参根时,收集参芦,加工成红参芦、糖参芦。
人参芦的药性:
甘、微苦,温。归胃、脾、肺经。 1.《本草蒙筌》:“甘。 2.《纲目》:“苦,温。无毒。” 3.张秉成《本草便读》:“性升,味苦,性寒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