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《尔雅》),赤眼鱼(《说文》),红目鳟《脊椎动物分类学》)。
鳟鱼
关闭
扫一扫,手机浏览
-
-
微信分享
- 更新时间:2022-05-21
异名:
鳟鱼的用法用量:
鳟鱼的宜忌:
1.《七卷食经》:“多食发疮。” 2.《纲目》:“多食动风热,发疥癣。”
鳟鱼的选方:
鳟鱼的基原:
为鲤科赤眼鳟属动物赤眼鳟的肉。
鳟鱼的原植物:
赤眼鳟 Squaliobarbus curriculus(Richardson)体长,略呈圆筒状,后段稍侧扁,腹部圆。体长约 30 cm。头虽圆锥形,吻钝。口端位,口裂宽, 呈 弧 形。唇 厚, 赤眼鳟 上颌两侧有2对 不明显的短须。下咽齿3行,顶端钩状。眼大。鳞圆形,侧线鳞43~v48。背鳍Ⅲ7~8,无硬刺。胸鳍】14~15。臀鳍Ⅲ7~8。体背深黑色,腹部浅黄。体侧及背部鳞片基都各有一黑色的斑块,组成体侧的纵列条纹,眼上半部有一块红斑。背鳍深灰色,尾鳍后缘呈黑色,其他各鳍灰白。 生活于江河湖泊中,一般栖息于流速较慢的水中。我国除西北,西南外,南北各江河湖泊中均有分布。
鳟鱼的采收加工:
常年均可捕捞。捕后,除去鳞片及内脏,洗净,鲜用。
鳟鱼的药性:
1.《七卷食经》:“味酸,热。” 2.《纲目》:“甘,温。无毒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