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五爪龙、五爪金龙、小红藤、小红花、铜丝绊(《昆明民间常用草药》),小红袍、跳三步、石猴子(《西昌中草药》),九节莲(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),飞石莲(《广西药用植物名录》)。
小九节铃
扫一扫,手机浏览
-
-
微信分享
- 更新时间:2022-09-16
异名:

小九节铃的用法用量:
内服:煎汤,10~15g;或浸酒。外用:捣敷;或研末撒。
小九节铃的宜忌:
小九节铃的选方:
1.治骨折:小红袍15g,花斑竹60g,泡酒500g。并用鲜小红袍捣绒,调甜酒焙热包敷。 2.治刀伤,疮肿溃疡:小红袍为末撒伤口,或鲜品捣绒敷。(1、2方出自《西昌中草药》)小九节铃
小九节铃的基原:
为葡萄科崖爬藤属植物无毛崖爬藤的根或全株。
小九节铃的原植物:
无毛崖爬藤Tetrastigma obtectum(Wall.)Planch. var. gla-brum (Levl. et Vant.)Gagnep.【Vitis potentilla Lévl et Vant. var. glabra Levl. et Vant.】又名:癞痢藤(《海南植物志》)。 多年生攀缘藤本,长3~5m。全株无毛。根肥大,纺锤形,外皮紫红色,质坚韧。缠绕茎细长,表面有细沟纹;卷须不分枝,卷曲。掌状复叶互生;小叶5,椭圆状披针形,中间1枚最大,基部2枚较小,先端渐尖,基部楔形,边缘具浅波状锯齿,上面绿色,下面灰白色。花杂性,异株;伞房花序排列成聚伞花序;花小,黄绿色。浆果球形,肉质。 生于海拔600~1500m的山坡杂木林中或陡壁处。分布于西南及福建、江西、广东、广西、海南、台湾等地。
小九节铃的采收加工:
9~12月采收,切片,鲜用或晒干。
小九节铃的药性:
辛,温。 1.《云南中草药》:“涩、微苦,寒。” 2.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“辛、酸,温。有小毒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