藏茴香
扫一扫,手机浏览
-
-
微信分享
- 更新时间:2021-05-12
异名:
藏茴香的功效作用:
理气开胃,散寒止痛。主治脘腹冷痛,呕逆,消化不良,疝气痛,寒滞腰痛。 1.《西藏常用中草药》:“芳香健胃,驱风理气。治胃痛,腹痛,小肠疝气。” 2.《青藏高原药物图鉴》:“治心脏病。” 3.《台湾药用植物志》:“洗眼可增强视力,利尿,驱虫。入浴可治子宫肿痛,敷痔疾,治痛风。” 4.《新疆药用植物志》:“治肠胃失调,消化不良,气胀,气痛,胃炎,胃酸减少。” 5.《中国民族药志》:“治夜盲。” 中药材藏茴香
藏茴香的用法用量:
内服:煎汤,3~6g。
藏茴香的宜忌:
阴虚火旺者慎服。
藏茴香的选方:
治头痛,身疼,消化不良,夜盲,头晕,耳鸣:藏茴香100g,巴朱90g,夹哇果90g,大蒜(制)60g,丁香60g,木香60g,兔心60g。各研粗粉,混匀,每日早晚各3~5g,煎服。(《藏医临床札记》)藏茴香
藏茴香的基原:
为伞形科葛缕子属植物葛缕子的果实。
藏茴香的原植物:
葛缕子 Carum carvi L. 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,高30~80cm全株无毛。根圆柱形,肉质。茎上部分枝。基生叶及茎下部叶的叶柄与叶片近等长,二至三回羽状深裂,叶片轮廓长圆状披针形,长5~15cm,宽2~3cm,末回裂片线形或线状披针形,具宽叶鞘,边缘膜质,白色或粉红色。复伞形花序顶生或侧生;总花梗长5~8cm;无总苞片,稀1~3,线形;伞辐5~10,长1~4cm;无小总苞片,偶有1~3,线形;小伞形花序有花5~15,花杂性,无萼齿,花瓣白色,或带淡红色;花柱长约为花柱基的2倍。果实长卵形,长4~5mm,宽2~2.5mm,成熟后黄褐色,果棱明显,每棱槽内有油管1,合生面2花、果期5~8月。 生于路旁、林缘、河滩草丛中或高山草甸。分布于华北、东北、西北及四川西部等地。 本植物的根(青海防风)亦供药用,另设专条。
藏茴香的采收加工:
7~8月割取将成熟果实的全株,晒干,打下果实,去其杂质,备用。
藏茴香的药性:
《西藏常用中草药》:“性温,味微辛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