菱皮(《滇南本草》),乌菱壳(《纲目》),风菱角(《医宗汇编》)。
菱壳
扫一扫,手机浏览
-
-
微信分享
- 更新时间:2021-05-03
异名:
菱壳的功效作用:
涩肠止泻,止血,敛疮,解毒。主治泄泻,痢疾,胃溃疡,便血,脱肛,痔疮,疔疮。 1.《滇南本草》:“烧灰为末,调菜油搽痔疮。” 2.《纲目》:“入染须发方。”“亦止泄痢。” 3.《纲目拾遗》:“治头面黄水疮,无名肿毒,天泡疮,脱肛。” 4.《本草推陈》:“止便血。” 中药材菱壳
菱壳的用法用量:
内服:煎汤,15~30g,大剂量可用至60g外用:烧存性研末调敷;或煎水洗。
菱壳的宜忌:
菱壳的选方:
1.治赤痢久不愈者:用新鲜红菱连壳捣烂,绞自然汁一饭碗,加白糖霜少许,隔汤炖略温,清晨空心服,每日一服。(《种福堂公选良方》) 2.治胃癌、食管癌、贲门癌:鲜菱角250g,洗净,不去壳,置石臼中捣烂,加水绞汁,调蜜或白糖,早饭前和临睡前分服。(《福建药物志》) 3.治头面黄水疮:隔年老菱壳,烧存性,麻油调敷。(《纲目拾遗》医宗汇编》) 4.治无名肿毒及天泡疮:老菱壳烧灰,香油调敷。(《纲目拾遗》《医抄》)菱壳
菱壳的基原:
为菱科菱属植物菱 Trapa bispinosa Roxb. 或其同属植物的果皮。
菱壳的原植物:
参见“菱”条。
菱壳的采收加工:
8~9月收集果皮,鲜用或晒干。
菱壳的药性:
南药《中草药学》:“甘、涩,平。”